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 2011的文章

聽覺異常評估與介入新紀元研習會:聽神經病變異常族群(ANSD)與耳鳴

   本次研習有兩大主題 : 聽神經病變異常族群 (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SD) 與耳鳴。 主題一:聽神經病變異常族群 (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SD) 自從耳聲傳射的儀器問市後,這種疾患開始能正確透過儀器被定義及辨識。國內學界與臨床界對此疾患十分重視,也多次舉辦研習會,讓相關人士對 ANSD 有更多的了解。 ANSD 大約佔聽力損失者 14.58% ,遺傳與後天的問題都有可能是疾病的成因,但是到目前為止,尚無針對性的評估方式出現,診斷方式,除了例行檢測的純音聽閾、字詞聽辨測驗與聽小骨肌反射閾之外,主要都還是依賴耳聲傳射、耳蝸麥克風效應測量與腦幹聽覺反應的結果來做研判。對於這些個案的協助方式,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手語、讀話、教室座位調整、與配戴調頻系統等,都有被嘗試,其成效因人而異。 主題二:耳鳴 所謂耳鳴是指外在音響不存在,但個體接收到聲音。耳鳴常與焦慮、不易專注、沮喪、恐懼、壓力、睡眠與情緒失常等問題併存,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    耳鳴有多種治療方式,但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消減大多數耳鳴患者的症狀,長久以來我們對於耳鳴的機制欠缺了解,因此治療耳鳴時,其它議題也要處理,例如失眠、壓力、焦慮與遺傳等。近年來亦有許多治療方式被提出,其治療目標不外是降低耳鳴的接收與對耳鳴的反應,直到它不再困擾病患。 本研習會邀請美國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聽覺研究中心主任曾凡鋼教授主講。曾 教授從心理音響學的角度去觀察 ANSD 患者的表現,發現他們的 gap detection 表現與頻率解析表現都下降、並且有過度的 masking 現象,對於介入方式也有獨到的發現與建議 ,並對上述 這兩個主題都做過持續性的深入探討,曾多次發表文章在知名期刊中,因此特邀請曾教授針對聽神經病變 異常 族群 (ANSD) 與與耳鳴的評估、機制及其治療方式做專題報告,期望能因此擴大學界與臨床界的視野,不但服務患者的品質能提升,並且對於與會學者的研究方向,也有所啟發。 ◎主 講 ...